中央政法委:信用是市域治理方式“德治”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0-10-23 点击: 【 浏览字体:

  陈一新在会上指出,今年以来,中央政法委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印发《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各地科学制定试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推进、大胆探索,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中央政法委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以及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陈一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标对表,纠偏防错,查漏补缺,开拓创新,解决好市域社会治理的认识、领域、主体、方式四大问题,推动试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一些地方对市域社会治理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存在碎片治理、被动治理等问题,往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忙于当“救火队长”,不善于创新治理方式破解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着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上。这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市域社会治理要“讲政治”,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更好体现“中国之治”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要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要深刻认识政治引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现“中国之治”优越性最鲜明的特色标志,自觉把政治引领落实到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科学政治理论凝聚市域社会治理思想力量,坚持不懈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坚持不懈引导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坚强政治领导厚植市域社会治理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以正确政治路线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方向,制定执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政方针、部署推进重大战略、研究确定工作措施,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都必须自觉同党的基本路线对标对表。

  ——市域社会治理要“讲法治”,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更好体现基本方略进步性。当前,市域社会治理“法不够用”“法不好用”“有法不用”“执法不严”的问题较为突出。要深刻认识法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用好市域立法权,针对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社区物业等重点领域,制定接地气、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法治支撑。增强市域执法效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综合体”,建强市域执法力量,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平台,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防范打击影响市域安全稳定突出问题。提高市域司法水平,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司法权运行制约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市域法律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深化市域普法学法,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市域社会治理要“讲德治”,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更好体现文化精髓传承性。德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要重视发挥德治涵养共同价值观、维系社会认同、促进社会教化作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完善市域德治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市域德治能量,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见义勇为激励表彰,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让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强化市域德治约束,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各类规则,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败德问题,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市域社会治理要“讲自治”,充分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更好体现人民群众主体性。自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完善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建强自治组织,构建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创新自治活动,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有效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激发自治活力,明确政府管理权和村(居)民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解决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要“讲智治”,充分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更好体现科技进步革命性。深刻认识“智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强化“智治支撑”,为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化赋能。构建融汇贯通的市域数据共享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信息互联互通,稳步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构建精准高效的市域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为牵引、决策为目标的信息数据资源池,为风险“精准画像”,确保见事早、看得准、下手先。构建持续优化的市域服务供给体系,普及智能化服务供给,全面开展“互联网+市域政务服务”,深入推动“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