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预警提示信息

时间:2020-02-18 点击: 【 浏览字体:

 

一、公众就医提示

1、珍惜生命爱护健康,无证行医害人害己。患病后不要到无证诊所就医,更不要到药店看病,患病时到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合法医疗机构就医,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谨防“黑诊所”上当受骗。

2、对于自称是“病友”、“患者家属”、“医生朋友”、“医院工作人员”等的陌生人搭讪,及其提供医师、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信息不要轻信,谨防各类“医托”,请理性看待各种渠道、媒体发布的医疗广告、医疗服务保健信息。

3、遭遇无证行医蒙骗后,应将有关病历、药品、发票等保存好,及时到县卫健局举报。遇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时候,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二、安全就医消费的提示

近年来,在城市及各乡镇村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段经常出现一些游医,他们自称具有祖传秘方,专门诊治疑难杂症、“拔牙”、“挖鸡眼”。不少市民贪图便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轻信游医的医术,因此耽误了病情,导致生命出现危险。这些街头游医一般都无医师资格、行医执照,大多没有固定场所。同时,街头药贩兜售的药物没有生产厂家,缺乏质量保证。患者在这种地方治疗,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游医马上就销声匿迹了,根本无法追究其责任,患者很难维权。

在政府的重拳之下,黑诊所仍屡禁不止,在街头巷尾及偏僻的乡镇村庄存在着一些黑诊所,黑诊所跟政府总是在打游击战,很难被监管。而且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乱收费和药价虚高、小病开大处方等问题特别突出。

因此,县卫健局提醒广大市民和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患病、买药,应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到正规药店买药,切勿贪图便宜和方便轻信街头游医或去黑诊所就医买药,以免上当受骗,即使是小感冒或者拔牙镶牙也不要轻信街头游医或去黑诊所,应该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到医院就诊。就诊前应留意医疗机构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意证件是否过期,查看证件上标注的允许开展的诊疗科目等。

对于街头义诊,应注意辨别其是正规医疗单位的义诊,还是有人变相推销产品。特别是对在街头或小区、公园、市场、患者如果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市场监管、卫健局等部门投诉。同时,应保留和收集病历、发票等,以备需要。

按照相关规定,参加义诊的机构必须是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批准设置的预防、保健机构,参加义诊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咨询活动的人员必须为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经执业注册的医务人员,义诊活动要在批准的时间、地点开展,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疗机构统一印制的胸卡,且在“义诊”活动中不允许有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行为存在。

三、流感个人日常防护知识

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个人日常防护开始,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一)勤洗手;

(二)定期开窗通风;

(三)在流感流行季到来前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四)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五)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六)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七)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春季旅行期间流感防护注意事项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后要彻底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避免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发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注意旅途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二)出发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建议取消或推迟外出旅行计划,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或参加聚会活动,减少经密闭交通工具或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并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三)出行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第一时间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建议团体游客终止旅行或脱离旅游团组,自我隔离休息,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症状较重者要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