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中有余额2.5万元,理发店在更换招牌后称想继续用卡还要再充值2.5万元。但事实上,该理发店的经营主体并未变更。近日,杭州汪女士的遭遇受到网友的关注。退卡难、商家跑路、诱导消费、服务缩水......预付卡消费的陷阱很多,“掉坑”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但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也只能自认倒霉。在遭遇预付卡”危机”时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又是否面临困难呢?北京沈女士的遭遇与汪女士相似。两年前,沈女士在北京艺海大厦中的一家理发店办理了预付卡并充值2000元。一年后,理发店倒闭,并将店铺转让给了另一家理发店。沈女士的预付卡还能继续使用,但转成新卡还要再充值。沈女士并没有继续充值。今年,第二家理发店又倒闭了,并转让给了第三家。“第三家理发店不仅拒不承认我之前充值的预付卡,还表示充钱也无法转卡,卡里剩余的1000元钱也只能打水漂了。”沈女士表示。预付卡的诱导消费现象也时常发生。在北京工作的孙先生表示,他曾受理发师的鼓动,在北京的一家理发店办过会员卡。理发前他充值了5000元,理发师也告诉他理发加定型完全够用。但在最后结算时,却花费了6600元,店家的解释是剪发后给孙先生使用了价值1600元的品牌定型药水。而且在他补交钱时,店家还试图说服他继续充值10万元。“办卡只是开始,接下来,店家就会想方设法地让我用最快的速度把钱花完,再继续诱导我充更多钱。”孙先生表示。“之前在理发店办过卡,在卡里还剩几百元时,店家就开始不断地催我继续充值。看到我不为所动之后,服务态度就顿时变得恶劣起来,给我剪头发也十分不认真。在我想烫发时,理发师还以烫发必须先染为由拒绝为我提供服务,想要逼我继续充钱。后来我要退卡也遭到了拒绝。”杭州市民张女士表示。“不办卡剪发99元,办卡49元,烫染也享受折扣,如此大的差价使很多需求频繁的人都会禁不住软磨硬泡而办卡,而理发店如此定价也正是为了引诱消费者办卡。”张女士表示。那么,如果消费者不小心中了商家预付卡的“套路”,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呢?在退卡退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对于拒不退卡退款的情况,《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条也明确,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退款要求,明确表示不予退款,或者自约定期满之日起、无约定期限的自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超过十五日未退款的,视为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北京道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皓表示,从法律角度出发,充值后的钱依然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要求退卡。如发生纠纷,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是成本最低的维权方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商家在难以为继时,用临时特价优惠的促销手段吸引人来办卡,拿到钱直接跑路。这部分商家还很可能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而获得刑事处罚。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查询以往的退卡诉讼案例能够发现,消费者胜诉率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矛盾难以调和,可以进一步向法院申请诉讼。“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掌握好证据,并且应当积极大胆的维权。同时还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对不诚信的经营行为进行处罚。”周皓表示。“理发店、蛋糕店等类型的商家普遍流动资金匮乏,消费者提前把钱存入,会使商家的流动资金更加充裕,这也是商家热衷于让消费者办理预付卡的原因。美容美发卡等预付卡属于单用途预付卡,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但仍有数量相当多的企业在未履行备案手续的情况下发出预付卡,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排除潜在的风险。”周皓说。“商家突然倒闭,找不到人投诉也无门”......经营者突然中止经营、预付卡无法消费是常见的预付式消费难题。而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与经营者取得联系,是预付式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在市场监管部门对投诉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终止调解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我国在预付式消费管理方面的规章,法律层级较低、覆盖范围有限、惩处力度不足,难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部分消费者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虽有一些细化规定,但仅限局部地域,且由于缺乏上位法支撑,有些规定无法作出。对于如何治理预付卡乱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还是要探索治本之道。治理乱象涉及到金融部门、司法部门等多部门联动,也涉及多个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因此,需要建立部门、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另外,单一部门的规章效力有限,相关法律法规亟须上升至更高层面,从顶层设计上来防范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准确判断自己的需求,不盲目办卡。办卡前,要详细了解发卡方的经营情况,是否已向商务部门备案,证照是否齐全等。此外,预付款的消费使用周期越长,意味着消费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建议一次性存入的金额不宜过大。同时,一定要收集和保留好预付卡协议、付款凭证和个人消费记录等的证据,便于在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周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