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爆出多家预付款公司卷钱跑路的新闻,这其中有健身房,有教育机构,还有摄影公司。其实,预付款制度本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既能为客户打折,省去每次结账的麻烦,又能让商家锁住顾客,并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回笼。但部分无良商家,“以预付之名,行敛财之实”,在收钱之后就卷钱跑路,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
其实形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渠道去了解商家的经营资质和资金情况,仅靠店面中的一些表象,就决定充钱储值。而等对方“携款潜逃”后,甚至不知道要找谁去要钱。
如此情况,再加上很多商家即使跑路,消费者因为追溯储值费用,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不少人选择吃哑巴亏。这就让一些商家更加肆无忌惮,把预付款制度变成了赤裸裸的敛财手段,消费者也就成了一拨拨待人收割的“韭菜”。
预付款追回的可能性很低,所以还是要以事前防范为主。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陆续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发卡企业在市场主管部门备案,商家的资质需进行审查,预付资金的监管,市场的准入准出制度等等。
虽然制度很详细,但在落实层面却经常遭遇现实难题。比如小区内开了一家理发店,吸引了很多人来充卡储值,如果它没有在市场管理部门办理备案,那监管的眼睛就很难看到这里。这就导致了很多预付款商户没有备案、没有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审核,最后造成的结果,就会游离于监管之外。
而这就需要探索更多可行的处罚手段。比如在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等部门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录入信用黑名单,让违法者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从而增加监管的威慑力。
此外,消费者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在商家抛出充值优惠的“糖衣炮弹”时,保持理性消费。同时,在预付款的时候可以留个心眼,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了解一下商家在网络上的口碑,在企业查询网站上查查企业信誉,以此减小被“割韭菜”的风险。
不管怎么说,不掉入预付款陷阱,需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费者一同努力,才能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让无良商家无财可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