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明码标价代画比赛作品:别让作弊成了生意

时间:2020-12-14 点击: 【 浏览字体:

  当帮人代做、代画比赛作品成为一门明码标价的“生意”,社会不能任由作弊者以赢家姿态全身而退。

  “科幻画、手抄报按件收费包获奖”,近日,媒体曝光的一条“代画黑产”引发舆论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条可一对一定制绘画等比赛作品的“生意”链条,覆盖了青少年至大学生群体的各类重要赛事。有卖家向记者展示了其画室代画的部分获奖作品,聊天截图显示,一客户报喜称其代画的一幅科幻画获得了某地的特等奖。这些“专业人士代工”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根据报价,一个“原创定制作品”最低只需几百元就可买到。

  定制国奖级别作品9000元,省奖4000元;从科创小发明、大赛计划书到网页设计、动画……从报道可知,这条“一切皆可代做”的“枪手黑产”,面向的主要是学生群体及家长。商家为了逐利,“买假者”为了获得奖励,看上去是两厢情愿、各取所需。可其危害就摆在那:这不仅助长了歪风邪气,更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今年7月,在“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获奖”等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为规范个别竞赛在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加分依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升学加分看似已经此路不通了,但因为获奖能为孩子的档案“增色”等因素,很多人依然热衷其中,某些家长、学生作弊的动力也依旧存在。

  因此,在教育部门、学校继续加强对政策精神的落实之外,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大惩戒力度,切实提高“造假”成本。

  对于参赛造假行为,教育部门之前已表态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代劳者,坚决禁止违背学术诚信要求的行为。对于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将从竞赛名单中移除,并不再受理举办单位举办竞赛的申请。

  政策法规的地基已经打好,但从现实中“枪手产业链”在各大平台的肆无忌惮来看,还需要各方落实主体责任,将造假链条纳入监管视野,依法用严厉的处罚真正让造假买假者“感到肉疼”。换言之,对于造假行为,不能再是组委会发一则撤销通报就能了事,而是必须切实追究“枪手”、比赛组织方等相关人员的责任。

  这里面,组织评奖机构也要切实提高审核力度,通过有效手段堵上比赛机制本身的疏漏。这些“枪手作品”都是冲着钱去的,其中的很多“流水线作品”可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就要求组织评奖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识别机制,及时将这些“枪手作品”剔除出去。

  同样,对于“代做”乱象,相关平台也不能放任不管。切实把好审核关,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剔除、限制此类有悖公序良俗的造假者,也是平台不可推脱的职责。

  说到底,当帮人代做代画比赛作品成为一门明码标价的“生意”,社会不能任由作弊者以赢家姿态全身而退——毕竟,有些底线不可违。